相声,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它以说、学、逗、唱为形式,突出其特点。中国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分为北派与南派。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常用道具有折扇、手绢、醒木。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逗哏,曲艺名词,对口相声演出时不断地说出笑料以让人发笑的主要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即相声中的“主角”。在传统相声中,逗哏犯贫的笑料应远多于捧哏。对口相声中,通过捧逗的衬托、铺垫,逗哏与捧哏合作,使叙述中逐渐组成包袱,产生笑料。 捧哏,曲艺名词。传统相声,演员在舞台上所站的位置,有一定的规律;舞台以桌子为中心,捧哏的站在桌子的正后方,逗哏的站在桌子的右侧。根据对口相声捧逗关系位置,我们看见逗哏演员的全身,而捧哏演员的下半身被桌子遮掉了。 量活,捧哏的意思。别小看这个捧哏,在使活的时候捧哏是掌舵的,讲究“不把一个包袱扔在地上”,一般都是老艺人给新手量活,帮助掌握尺寸 入活,指相声演出时,逗捧哏将话题引入正题的一段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吸引观众,归根结底,是相声入活的表演技巧以及演员的自身业务能力。 (铺平垫稳 三翻四抖 响包袱 闷包袱) 刨活也称作刨底,通常就刨活,把悬念或是包袱提前告诉观众或者听众,从而大大削弱的作品的感染力或效果。 所谓搭茬,就是在演员的表演过程中插话,抢词,说一些和表演无关的话,统称为搭茬。
相声并非简单的"语言艺术",而具有强烈的戏剧性,相声注重"相"和"声"的结合,戏剧表演技法是其主要手段。相声源于滑稽戏并Z终回归滑稽戏,体现了相声的艺术特性。通俗易懂是曲艺语言的共同特色,相声必须口语化,才会有亲切感和幽默感。语言生动的精髓在于形象化,切勿抽象笼统,通过确切的语言加以表现,是至关重要的。朴实含蓄,就是追求言外之意,表现形式又较为曲折,曲径通幽,渐入佳境,讲究余音、回味,属于通常意义的朴实含蓄。相声语言灵活多样,有着多方面的表现,对方言、土语、外国话的运用以及对其他曲艺形式和文学形式语言的运用等等。
少儿学相声技巧
一、要知词意。相声演员在学说一段相声之前,要知道这段相声作品的意义。要知道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思想。
二、要吐字真 。作为一个相声演员,要有伶俐的口齿。相声是笑的艺术,也是语言艺术。什么段子也离不了说唱哏、学哏,也离不了说,因此它要求演员吐字要真,字字要送到观众耳朵里去。
三、要发音准。相声演员发音要准确。发音主要指的是唇、齿、牙、舌、喉五音要准。
相声演员是用丹田发音,虽不象戏曲演员那样要求好嗓子,但也得能说能唱,丹田气足,声音要美,说出来好听,唱出来够味儿。
四、要气口匀 。相声表演艺术,没有鼓板伴奏,看起来好象没有节奏。其实不然,相声表演艺术无论是说什么哏,都有节奏。相声是以气口为节奏,气口要均匀,使观众听着顺耳爱听。
五、要语气对。语气是表达感情的,分为高低、快慢、轻重。同样一句话,语气不对,意思就变了。
-END-